刘昉的故事—龙图阁学士,心系百姓,悬壶济世

“包龙图”是指包拯 , 他被称作“龙图”源自于其曾任“龙图阁”直学士 。 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建的一座馆阁 , 存放皇帝御书御画、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 , 还配置有学士、直学士、直阁等人员 。 其实 , 医学史上也有一位龙图阁学士 , 他就是人称“刘龙图”的刘昉 。
 
· 潮州名人“刘龙图”
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, 历代人文蔚盛 , 有“海滨邹鲁”之称 , 刘昉是潮州的历史名人 , 在饶宗颐教授所著《潮州先贤像传》中就有刘昉的传记 。 他是宣和六年(1124年)的进士 , 历任礼部员外郎、太常寺少卿、夔州知州、荆湖转远副使、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 , 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 , 世人因此亦称之为刘龙图 。
刘昉(约1108—1150) , 曾名旦 , 字方明 , 宋代海阳(今广东潮州)东津桃坑人 。 刘昉出生在海阳当地的名门望族 , 父亲刘允是进士 , 也是“潮州八贤”之一 , 曾任程乡知县 , 化州和桂州的知州 , 他不仅博学多才还兼通医学 , 著有《刘氏家传方》一书 。 弟弟刘景曾任台州和南雄的知县 , 也曾奉旨和戎 , 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。 刘昉自幼喜爱方书 , 参与了《刘氏家传方》的编写 , 后来在从政之余也时常研究医道 。
宋金争战 , 刘昉支持爱国名相赵鼎的抗金主张 , 并建议巩固河南 , 以利北上抗击金敌 。 抗金名将岳飞父子被秦桧杀害 , 他愤然上书斥责秦桧的投降罪行 , 结果被罢黜回乡 。 不久 , 因其确有才学 , 又被重新起用为四川、湖南等地方官吏 。 在所管辖之处 , 刘昉减轻赋税 , 重视整修文物古迹 , 受到了民众的赞扬 。 刘昉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 , 宋高宗在为他颁发的《刘昉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制》中曾提到 , 刘昉“尔性雅亮 , 学行淹通 , 早著声称 , 屡膺识擢 , 擅望郎名卿之誉 , 有肤使良守之风” , 对他的才学赞誉有加 。
据传 , 有一日 , 刘昉在乡间挑着泥土准备去种花 , 走在一条田间小路上 , 迎面来了个年轻的秀才 , 对方自觉高人一等 , 硬要眼前的挑泥老汉退让 , 老汉说:“你若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 , 我便让你过去 。 ”秀才大笑 , 看不起这个乡野老汉 。 老汉指着自己的担子说:“请来重泥逢子路 。 ”这句上联语带双关 , 表面上看是指老汉自己挑泥遇到秀才来挡路 , 谐音中有孔子(仲尼)遇到学生子路的意思 。 秀才对不上来 , 只好脱鞋下田让老汉先过 。 后来 , 秀才了解到原来这位挑泥老汉是告老还乡的宰相刘龙图 。
【刘昉的故事—龙图阁学士,心系百姓,悬壶济世】

刘昉的故事—龙图阁学士,心系百姓,悬壶济世

文章插图

· 编纂《幼幼新书》
任潭州知州期间 , 刘昉发现很多小儿患病后难以救治 , 夭折者难以计数 。 他有感于小儿的疾苦 , 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儿科良医少 , 尤其历史资料散漫无序 , 没有可以参考的儿科著作 。 于是 , 他决定与下属共同收集整理古今儿科各家方论 , 主持编纂一部大型儿科专著 , 定名为《幼幼新书》 。
《幼幼新书》全书共40卷 , 约155万字 , 记载儿科方剂7633首 , 集宋以前儿科之大成 , 是中医儿科学的一部巨著 。 该书不仅选取古圣先贤方论 , 还汇集了大量民间验方及私人秘方 。 在用药治法方面也很详备 , 除记载了常用的丸、散、膏、丹外 , 还有针法、灸法以及很多外治法 , 对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。 尤其是作者参考摘录宋以前方书达160余家 , 而且全部标明出处 , 其中很多书现在已经亡佚 , 所以《幼幼新书》具有很高的中医儿科文献学价值 。 这部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时 , 用了整整5年时间 , 参加点校者多达58人 。 可以想象 , 在古代科技、信息手段不发达的年代 , 又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