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防治】叶柄小娥对国槐的危害及防治


近年来国槐的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其中国槐叶柄小蛾主要危害国槐、龙爪槐、蝴蝶槐等 。
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国槐叶柄小蛾幼虫主要危害叶柄基部、枝条嫩梢、花穗及槐豆等, 使叶片受害后下垂, 萎蔫后干枯, 挂在树枝上, 遇风脱落, 严重时树冠枝梢出现光秃现象, 大大影响观赏效果 。 受危害的嫩梢、花穗萎蔫干枯, 影响观瞻 。 我国北方大中小城市多有种植国槐, 因国槐冠形优美被作为行道树或庭荫树广泛应用 。 一旦发生病虫害, 传染、传播极快, 就会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, 影响观赏效果 。
近几年河北衡水市国槐叶柄小蛾屡有发生, 经过对几年的防治时期进行对比试验, 笔者认为, 掌握其发生、发展的确切时期, 对行综合防治该虫害十分重要 。 在法桐国槐叶柄小蛾的卵刚孵化时和2龄前幼虫期前进行喷药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。 一般在6月上中旬喷施灭幼脲效果最好, 可以结合当年的物候期进行防治 。 今年衡水园林局在6月3日至8日对街道上的国槐、龙爪槐喷洒化学药物, 一般像龙爪槐和矮的行道树用专用药车喷药防治, 高的行道树要在夜晚行人稀少时利用水车的高压水枪喷药防治 。 此次喷药能有效地控制第一代叶柄小蛾的大发生 。 在7月上中旬再喷药一次, 可有效防治国槐叶柄小蛾 。
发生规律:
【【防治】叶柄小娥对国槐的危害及防治】北方地区一年发生2代, 以幼虫在果荚、树皮裂缝等处越冬 。 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, 6月上中旬第一代叶柄小蛾幼虫开始孵化, 危害槐树直至7月下旬 。 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 。 7月中旬至9月幼虫危害槐树 。 初孵幼虫寻找叶柄基部后, 先吐丝拉网, 以后进入基部为害, 为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 。 有迁移为害习性, 一头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 。 老熟幼虫在孔内吐丝作薄茧化蛹, 蛹期9天左右 。
6月世代重叠严重, 可见到各种虫态 。 7月两代幼虫重叠, 其中以第二代幼虫孵化极不整齐且为害严重, 一般六七月国槐叶柄小蛾危害比较严重, 是防治的关键期 。 8月树冠上明显出现光秃枝 。 8月中下旬槐树果荚逐渐形成后, 大部分幼虫转移到果荚内为害, 9月可见到槐豆变黑, 10月大多数幼虫进入越冬 。
成虫羽化时间以上午最多, 飞翔力强, 有较强的向阳性和越光性 。 雌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背面, 其次产在小枝或嫩梢伤疤处 。 每处产卵1粒, 卵期为7天左右 。 卵发育中期出现两个红点, 两天后卵灰黑色, 并可见小虫躯体 。
防治方法:
物理防治:因为80%的小卷蛾以2龄幼虫在槐豆内越冬, 所以冬季打掉槐豆, 并集中烧毁, 减少虫源 。 冬季树干绑草把或草绳诱杀越冬幼虫 。 夏季幼虫危害时剪打槐豆荚, 剪掉被危害后萎缩、打蔫的嫩梢, 集中烧毁, 对第二代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。
生物防治:使用黑光灯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。 悬挂国槐叶柄小蛾性诱捕器, 使其不能交配, 减少雌虫产卵量, 从而减少虫口密度 。 根据小卷蛾的生活习性每年分别于5月下旬左右挂第一次性诱捕器, 7月中旬左右挂第二次, 8月中旬左右挂第三次 。 一是要掌握好挂性诱捕器的时期 。 定期更换诱芯、粘虫板, 保证诱捕效果 。
化学防治:6月上中旬选用25%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施, 灭幼脲使卵内幼虫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;在幼虫期施用, 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, 延缓发育, 或缺乏硬度, 不能正常蜕皮而导致死亡或形成畸形蛹死亡 。 此药在2龄前幼虫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, 虫龄越大, 防效越差 。 还可用50%杀螟松1000倍液、40%久效磷1000倍液喷洒防治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