淀粉怎么勾芡,如何正确勾芡( 二 )


  • 浇汁:如果菜肴的体积过大,不方便在锅内翻拌,可以在原料快成熟时盛出,把调好的芡汁倒入锅中加热,待芡汁浓稠后,将芡汁均匀地浇在菜肴上即可 。
  • 勾芡的几个要点:
    • 淀粉和水的比列要适当
    一般比列为1:1·5根据厚芡和薄芡的选择这个比列可适当的做调整,但不能相差太多,如果淀粉多而水少,淀粉中的颗粒就很难在水分中充分溶解,从而而出现粉疙瘩,如果淀粉少而水多,会使菜肴的汁液增多,而影响菜肴的成熟速度和口感 。
    • 掌握好勾芡的时间 。
    爆炒类菜肴要求口感脆嫩清爽滑软,芡汁一般因在菜肴就成熟时倒入,芡汁放入过早容易使芡汁发焦,芡汁放入过晚则容易使菜肴受热时间长,从而失去脆嫩口感,烧,烩,扒类菜肴最好在菜肴完全成熟时勾芡,否则会影响软滑酥烂的口感 。
    • 勾芡后可淋入调味油 。
    勾芡后再淋入各种不同调味油,有增香提鲜上色的作用,这些油主要包括鸡油,香油,花椒油,辣椒油等,家庭用一般香油比较多 。 不过调味油必须在勾芡后才能淋入,而且不能加入太多,太多的油脂会阻碍芡汁对食材的包裹从而让失去勾芡的意义,另外淋入调味油后,不可翻动太快,避免油,芡分离 。
    4、确定口味后在勾芡 。
    如果先勾芡在调味芡汁溽热会变粘稠,会是材料无法进入材料本身,影响菜肴的口感 。 但如果再芡汁在调和过程中已经加了盐,醋,酱油等,就可以直接进行勾芡调味 。
    5、控制勾芡时的火候 。
    一般来说,芡汁入锅后要大火迅速使锅中汤汁的温度提高,并始终让其保持沸腾的状态,这样才能使芡汁的色泽比较明亮 。
    参考资料:1.如何提升勾芡的技巧
    2.勾芡百度百科
    3.「技巧」勾芡的作用
    拓展内容:勾芡的学术概念是: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情况下,具有吸水、粘附及光滑润洁的特点 。 在菜肴接近成熟时,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,使卤汁稠浓,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,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,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 。
    勾芡是否适当,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,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 。 勾芡多用于熘、滑、炒等烹调技法 。 这些烹调法的共同点是旺火速成,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,基本上不带汤 。 但由于烹调时加入某些调料和原料本身出水,使菜看中汤汁增多,通过勾芡,使汁液浓稠并附于原料表面,从而达到菜肴光泽、滑润、柔嫩和鲜美的风味 。
    (1)增加菜肴汤汁的粘性和浓度 。 在烹调菜肴时,加入一些汤水或液体调品(如酱油、香醋、料酒等调味料),同时原料在受热后也有一些水分溢出,成为菜肴的汤汁 。 而这些汤汁因过于稀薄,不能附着在原料上,影响"入味" 。 勾芡以后,汤汁增加了粘性和浓度,使汤菜融和,鲜美入味 。
    (2)保持了菜肴香脆、滑嫩的状态 。 这种作用在溜菜中最为明显,如溜菜的特点是外香脆、内软嫩,如果调味汁不经勾芡,就会直接渗透到原料表面,使已经炸得香脆的原料回软,破坏了外香脆、内软嫩的效果 。 调味汁经过勾芡以后,由于淀粉糊化变为浓稠,裹在原料表面上的芡汁就不易渗进,保持了菜肴的风味特点 。
    (3)使汤菜融和,主料突出 。 对一些炖、烩、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,汤汁较多,原料本身的鲜味和各种调味料的滋味都要溶解在汤汁中,汤汁特别鲜美 。 使原料与汤汁不能融合一起,只有勾芡后,由于淀粉糊化的作用,增加汤汁的浓度,使汤、菜融在一起,不但增加了菜的滋味,还产生了柔润滑嫩的特殊风味 。 又由于勾芡以后汤汁变浓,浮力增大,主料上浮、突出,改变了见汤不见菜的现象 。

    推荐阅读